当前位置:首页 > 体裁作文 > 读后感

《高大的身影》读后感

时间:2024-07-16 16:41:33
《高大的身影》读后感

《高大的身影》读后感

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,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,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?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,下面是小编整理的《高大的身影》读后感,仅供参考,欢迎大家阅读。

《高大的身影》读后感1

《高大的身影》这本书,虽然书只有薄薄的几页,但就是这几页纸上却透视出了他无比高尚的品德,他那高大的身影光照千秋。这位伟大的教育家,他的经历是坎坷的,他一生中的故事是感人肺腑的。他的故事不是用笔写的,而是用心和生命写的,那一个个的故事,就是一篇篇生命的壮歌。

他,就是被毛主席称为"伟大的教育家"的陶行知先生。读完了《高大的身影》这本书,《爱心不可封》,《抢救幼苗》等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,使我不禁心潮澎湃。"我是中国人,要为中国做贡献"的座右铭让我感受到陶先生的爱国之心,"一闻牛粪诗百篇"的趣闻,让我感受到他的平易近人, "捧着一颗心来,不带半根草去",又让我体会到他深深地爱着祖国与人民……

最让我感动的就是《雨中送锅》了。这个故事很短,但含义深刻啊。那时候的陶先生,已经生病了,但是他仍然尊老爱幼。村里老奶奶的锅坏了,为了让老奶奶快点吃到饭,陶先生硬是要去路途遥远的城里买锅。回来还淋了雨。是啊,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,陶先生的这种美德值得我们学习。我们也要尊敬长辈,爱护弱小,不欺负他人,才是好学生。

我们永远会记得这位伟大的教育家,我们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,未来的主人必定是我们。我们应当像陶先生一样从小立志报效祖国,从小好好学习。长大以后去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奉献给祖国,让祖国更加繁荣昌盛、走向世界。

让我们一起来做"捧着一颗心来,不带半根草去"的人,让中国的人才数不胜收吧

《高大的身影》读后感2

读完这本薄薄的书,陶行知的光辉形象又一次清晰地展现在我的眼前。回顾这几十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历史,陶行知先生的为教育事业呕心沥血的精神深深地铭刻在我的心里。多少次的感动,多少次的坚强,多少次的汗水,都融入了苦难的岁月。陶行知,一个高大的身影,一位伟大的人们教育家,为中国的教育事业书写了新的一页。

陶行知毕生从事教育事业,非常关心学生。一次,陶行知的学生胡同炳患上了脊骨炎,家里为了看病,想尽了一切办法努力筹钱。看病的钱还远远不够。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,远在国外的陶行知立即化名“何日平”给在病床上的胡同炳写信慰问。还寄来了一些钱,捎来了几副药。陶先生用这一封封越过大洋的信传递着一份份不了的情。最后,胡同炳康复了,这难道不是爱的力量吗?

有了爱,就有了一切。还记得去年大地震时一位伟大的老师吗?当时全班正在上课,14时28分,无情的大地震咆哮着席卷了整个汶川时,那位老师冷静地组织学生逃离教室,一个出去了,两个出去了,三个四个……同学们拼命冲出了教室,可老师却依然在后面寻找掉队的孩子,“快!快”老师焦急地喊道,可是还有几个因害怕不敢走动的孩子,在课桌下躲着。墙壁摇摇欲坠,老师情急之下把那几名孩子塞到讲台下。当山崩地裂之时老师用自已血肉之躯挡住碎石砖瓦,用鲜血和生命为孩子们撑起屏障,当救援人员搬开沉重的岩石,老师的双手还紧紧抱着孩子们不愿松开……老师走了,孩子们活下来了。当我在电视上看到这催人泪下的一幕时,我被深深地震撼了,没错,那个老师就是谭千秋。他平凡而又伟大,他用生命的爱滋润着棵棵幼苗,这就是行知精神,也就是这种行知精神感动和激励着一个又一个人。

生活中,也何尝不是这样。当我遇到学习上的拦路虎时,老师会一遍遍不厌其烦的教导我;当我在生活中遇到小挫折时,父母会一次次深情的鼓励我。晚上,妈妈会上来帮我轻轻的盖上被子。冬天,奶奶会给我冲上一个温情的暖水袋。就在这爱的教育下,我们才能如此健康,幸福,快乐的学习,生活。

照片上的陶行知,方方的脸,戴着眼镜,深邃的目光中透着点点爱的痕迹。陶行知,用爱的语言唤醒了一个个沉睡的生灵,用爱的力量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业绩,就如他墓碑前的四个大字——爱满天下。

《高大的身影》读后感3

读完这本薄薄的书,我仿佛看见了陶行知先生那光辉形象,尽管先生离开世界已经半个多世纪了,尽管我们不与先生生活在同一时代,但透过这一个个小故事,我似乎能够听到先生的声音;看到先生的身影;领略到先生的精神……

从"我是中国人,要为中国做贡献"的座右铭让我感受到他的一腔爱国热忱;从"一闻牛粪诗百篇"的趣闻,让我感受到陶行知爷爷的平易近人,不拘小节;从"捧着一颗心来,不带半根草去"。又让我体会到陶行知爷爷那赤诚的心深深热爱着祖国与人民……

这本书里有求真篇、事业篇、美德篇、正气篇和诗歌篇,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美德篇。这里面的故事十分感人,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《雨中送锅》这个故事,故事的大概内容是这样的:有一天,程四奶奶家的锅破了,可是村里没有卖锅的地方,就算到城里去买也得走7里路,可陶行知爷爷却二话没说,就决定到城里帮程四奶奶买锅。那时的路很难走,风又大,眼看就快要下雨了,等锅买好后,陶行知爷爷背上锅就往会赶。天越来越阴沉,随着一场急雨就伴着狂风飘落下来了,陶行知爷爷并没有因暴雨带来的不便而放弃,在雨中艰难的行走着,等到陶行知爷爷把锅送到程四奶奶的家中时自己已成了一只"落汤鸡"了。

看,这就是我们的陶爷爷,他处处为别人着想的精神让我敬佩,他雨中送锅的美德也值得我学习。这本书让我明白了:我们要乐于助人,要有"捧着一颗心来,不带半根草去"精神……

《高大的身影》读后感4

"捧着一颗心来,不带半根草去"的诗句让我敬佩陶行知先生的奉献精神;四块糖的故事让我敬佩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艺术。但那也是只知陶公其人,未知陶公其说。读《陶行知名篇精选》,我理解了陶行知先生精神的真谛。

陶行知先生说"先生的责任不再教,而在教学生学","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自"。这便是"教学合一"。这些观点不正是我们现在新课程改革所大力提倡的吗?新课改强调课堂的主人是学生,教师主要起主导作用。这就决定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的改变。教师在课堂上不是知识的简单传播者,而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者和学法的指导者。教师教得最终目的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,以最短的时间,经过相类的经验,发出相类的理想,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,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,解决别的问题。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不再是单纯的知识,而是让自己取之不尽,用之无穷的学习能力。

陶行知先生不仅强调教师的教的内容,更注重教师教的方法。他主张教师应"以学定教",而不是我们教师认为的"以教定学"。陶行知先生认为教的.法子应该根据学的法子,那么教师就费力少而成功多,学生呢? 自然也就能够乐学了。所以怎样学就须怎样教;学的多就教的多,学的少就教的少;学得快就教的快,学得慢就教的慢。这样教师教的轻松,学生学的快乐,高效。又何乐而不为呢?

读陶行知先生的《生活即教育》,让我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。以前我认为的教育其实就是陶行知先生所谓的书本教育,就是以书本为教育,学生只是读书,教师只是教书。在生活即教育的原则之下,书本教育也发生变化。生活即教育中,书是有地位的,过什么生活就用什么书,书不过是一种工具罢了,书是不可以死读的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"生活教育",其实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,不是作假的教育。人生需要什么,我们就要教什么。

我们学习陶行知先生,不仅要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法,更要学习他的"为一大事来,做一大事去"的陶行知先生的精神。

《高大的身影》读后感5

翻动着手中的书页,一行行清晰的字体换换浮现在眼前,一个个动人的故事,便如放电影一般,渐渐地,从心中驶过……在书中,陶行知给予我的的第一映像,便是简简单单却又包含的无限意义的二字——伟大。

伟大,看似是一个简单的词,却包含了我对陶行知的敬佩,憧憬与感激。他,是一个严格要求自己的人。在《那天,他喝了点酒》这篇中,他自己在学院中制订了“不喝酒,不吸烟,不赌博”之后因不想辜负陆大哥的好意,而在外面喝了酒,如果是别人,自己犯了错,而自己又是校长,换做其他人决是一了百了,而陶行知,回到校后,却是自己到了反省室,可见陶行知对待的不管是别人还是自己,都是一样严厉。在《点金的手指》中,陶行知所说的话更是让人啧啧赞叹,他用那么一个早已听过的故事,通过简练的语言,让人懂得了一开始的是不能想到的道理。在《四块糖的奖励》里,更是让我们对陶行知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,他,是多么的仁慈,多么的善解人意,在学生拿起花盆砸另一个同学后,他并没有去骂那位同学,而是和蔼的,通过简简单单的四块糖,让那名同学自己认识到了四个道理,这一种亲和的气质,与特殊的教育方法,是现在的老师们所不能拥有的,也是独一无二的。在《拆表的故事》中,陶行知是用一种正确的方式,让小孩子想到了自己曾经放弃的梦想,是啊,要是自己的父母也能这样,想陶行知对小男孩这样,不是一味的去责怪,而是让他看个透彻,这一种对孩子的理解,是曾经许多人绝对做不到的。

陶行知,这样一个小小的徽州人,却是人类生活当中的一颗明星,他那高大的身影,已深深地应在世人心中。如今,我中明白,为什么就连郭沫若也曾赞道:“二千年前孔仲尼,二千年后陶行知”。并且为了纪念人民教育家陶行知,安徽、南京、上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经省(市)委、省(市)政府批准修建了陶行知纪念馆。他,就是那么一个伟大的人,以致陶行知三字在不知不觉中刻在了世人心中。

《高大的身影》读后感6

当我读完了这薄薄的小书,仿佛陶行知先生那高大的身影又出现在我眼前。他那铿锵有力的声音、那和蔼可亲的脸庞,那为人服务的精神,那每一个细小的行为都深深地刻进了我的脑海里。

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,他从小就立志"我是中国人,要为中国做贡献"。他面对困难,勇不退缩;面对饥饿,永不叫饿;面对疾病,顽强奋斗;面对敌人,永不倒下;面对贫苦,永不伤心……

我读了《一双黑皮鞋》深受启发。这个故事讲了陶先生为了宣传抗日主张,穿着一双自己不过的黑皮鞋,去一个又一个国家,一座又一座城市演讲,把得来的钱寄回祖国,自己却不肯花钱买一双新皮鞋。陶先生不是没有钱买鞋子啊,这么多演讲得来的钱,他一分也没有花。他不是不肯用,而是觉得,比起抗日受伤的战士来说,破了双鞋不算什么。

陶先生把一生的光辉都奉献给了祖国。其时,每个人都可以做到"捧着一颗心来,不掉半根草去"的行为。我也做到了。在烈日炎炎的夏天,我和好朋友同时得到了一把小扇子,这把扇子十分漂亮,让我爱不释手。过了几天,我和好朋友出去玩了一阵,来回时,热得满头大汗,我们想扇扇子,结果,她的扇子不见了,就伤心的哭了,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,立刻把扇子递到她眼前,说:"给你扇吧。"她抬起头,脸上露出了一丝喜悦,手缩来缩去,但最后没拿,在我硬给下,她终于拿了,到了第二天,好朋友给我送来一把扇子,我推辞不要。

陶先生的精神永垂不朽。我们永远会记得你,陶行知先生,伟大的教育家。

《《高大的身影》读后感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